一、指导思想:
以现行美术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美术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积极推动美术个性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教师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美术评价时,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以前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为了能够让孩子重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本月我重点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和美术过程的学习习惯、美术兴趣培养、学生作业情况等展开评价。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造型、色彩的能力,而且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很有意义。
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折纹样》、《剪故事》和《剪陶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并且是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艺术。安排了许多对称剪纸纹样,以及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学生在低段二年级学习过《手拉手好朋友》中连续剪法,在此基础上追求连续纹样的美感。引导学生学习对称剪基本方法,了解连续纹样的设计制作完成连续纹样剪纸作品。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纹样特点以及剪纹样的基本技法,体会剪纸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欣赏不同的剪纸人物作品,了解剪纸人物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基本技巧。了解剪纸故事的形式和特点,掌握剪、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过程和方法:
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剪纸的艺术特色,尝试几种剪纸纹样的方法并进行组合、装饰。学习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人物,创作一幅剪纸人物作品。 学习剪纸之形象从个体到组合的设计以及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剪纸艺术的乐趣,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通过剪纸人物的欣赏和创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交流与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纹样以及剪纹样的基本技法。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创作一幅剪纸人物作品,发展动手能力。多个任务组合,道具、背景线线相连。
难点:能将剪纸的纹样进行组合、装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受或体验,通过剪纸纹样美化身边的物品而表达出来剪纸人物装饰手法的运用。画面背景、道具与人物的相应联系以及连接。
模块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剪纹样》
第二课时:《剪故事》
第三课时:《剪陶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直观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2、要求剪纸纹样时要有创意,与众不同。
3、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4、采用奖励贴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六、“1”的评价
(一)评价目标
“1”即是课堂作业的评价,是上级统一指定的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由于三年级学生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美术作业我都当堂批改,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等级评价,提高学生绘画完成率,激励学生提高绘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二)评价内容
1.美术作业上交情况
2.美术作业是否有创意和构图大小
3.上课的课堂发言等情况
4.美术的课前准备的剪纸工具等材料是否带齐。
(三)评价方法
1、实行等级制,即优、良、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
2、考核过程施行1+1补考机制,即第一周初步考核,第二周补考两次机会。
(四)评价标准
手工
五星:作品完整、富有创意、线条流畅、自然平整、少刺毛。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纹样。(剪纸语言)
四星:作品完整、线条流畅、自然平整、少刺毛。
三星:人物造型一般、线条流畅、自然平整、少刺毛。
二星:人物造型一般、自然平整、少刺毛。
(四)评价标准
【注】学生素养评价说明:
学生素养评价结果认定采取等级制,分“5★、4★、3★、2★”四级,
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级。
(五)作业展示
(六)评价结果
优秀的小朋友获得“积分卡”奖励:全班同学
(七)作业反思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热情大胆,他们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剪纹样》和《剪故事》《剪陶罐》这三课,他们对剪纸纹样也有初步的认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作品具有夸张、稚拙的鲜明特色,并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但他们的创新意识处于潜在状态,需要不断挖掘。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作,如何动手实际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x”的评价
“x”指的就是是教师依据班级情况,针对当前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基础的学科知识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过程性表现评价自主确定内容。为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开展了一系列孩子喜欢的“x”评价活动。
活动内容一:吹塑纸版画《生动的表情》
(一)活动目标:
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观察人物的表情与动态造型,尝试用版画的形式来表现,感受版画的艺术魅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创作习惯,体验版画的创作乐趣。
(二)评价标准:
五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印制精美、作品大气。
四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印制略粗糙、作品大气。
三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印制不清晰。
二星:造型一般、印制不清晰。
(三)活动过程
1、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与动作,让学生说说你觉得有怎样有趣的特点?
2、初步探究,了解制作步骤。
3、课件播放制作步骤图,并且示范制作过程。
4、尝试第一次制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心得。
5、将刻好印制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选出优秀作品的作者并给予星卡奖励。
(四)活动剪影
(五)活动评价
(六)活动成果展
优秀的小朋友获得积分卡的奖励:全班同学
(七)活动感想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了纸版画人物的教学内容,能运用撕纸拼贴法,通过摹印或拓印,创作出较为生动的纸版画人像,有一定的人物纸版画制作基础。三年级较低年级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为“萌芽写实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看、识别和解读,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趣味性的游戏引导,让学生能细致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进一步研究人的神态与动作特征,学习运用夸张、概括的方式创造出生动的表情。
活动内容二:吹塑纸版画《我们爱劳动》
(一)活动目标:
掌握用版画表现人物动态和劳动场景的方法。观察、分析人在劳动时的动态变化,以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感受版画带来的乐趣,激发热爱劳动的热情。在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二)评价标准:
五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印制精美、作品大气。
四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印制略粗糙、作品大气。
三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印制不清晰。
二星:造型一般、印制不清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了解版画的种类。
3、讨论研究。(1)欣赏同龄人的劳动场景。(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4、巡视时及时提示人物在劳动时的变化并进行示范,并向学生展示。
(四)活动剪影
(五)活动评价
(六)活动成果
优秀的小朋友获得积分卡奖励:全班同学。
(七)活动感想
在学习习惯上,绝大部分孩子的都能积极认真进行创作,像谢雨欣、邢雨婷等同学都有较好地造型色彩能力,对个别自觉性差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还要特别关注,特别要加强提示学生在用铅笔进行刻造型时要用力一点,铅笔头不能太细,不让容易把吹塑纸戳破。在印制时提示吹塑纸和黑色卡纸要用夹子固定好,不然在印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影等问题。
活动内容三:吹塑纸版画《爷爷奶奶》
(一)活动目标:
了解老人的外貌特点和产生的岁月美感,能大胆地表达对老人的直观感受。通过观察、欣赏、实践活动等感受老人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单色粉印版画的技巧。体验版画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二)评价标准:
五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印制精美、作品大气。
四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印制略粗糙、作品大气。
三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印制不清晰。
二星:造型一般、印制不清晰。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出示学生自带的爷爷奶奶照片,说说爷爷奶奶的趣事、难忘的事,描述老人的长相和特征。
2、出示书本摄影作品与自己爷爷奶奶的脸部特点进行对比,谈谈不同的感受。
3、深入感知,学习新知识。
(1)对比感知不同线的特点与质感。(2)探讨感知的老人脸部的线条特点与质感,观察同一人在年轻和年老时的肖像照片,对比变化特点,如嘴角的形状变化,皮肤皱纹,粗糙等感受。(3)教师讨论归纳,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同时示范刻印老人的脸部造型特征,并展示分析黑、白、灰的艺术效果。
4、深入学习版画造型表现方法。
复习上节课刻印基础《我们爱劳动》讲解印制重点。
5、尝试创作。
6、巡视时及时鼓励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并向学生展示。
7、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四)活动剪影
(五)活动评价
六)活动成果
优秀的小朋友获得积分卡奖励:全班同学
(七)活动感想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美术素养,能够主观欣赏,进行简单的评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逐步有了自己比较个性化的一面,爷爷奶奶是家族里的长辈,孩子们与长辈相处也有着很多的故事,教师要通过亲情的线路引导学生理解年龄的增长带来的不仅是苍老,还有岁月的痕迹,让学生从皱纹、皮肤和五官的变化等方面说一说老人脸部的特点,发现岁月之美,提高审美判断的能力,在欣赏环节,教师要有充分时间给学生观察老人的脸部特征变化,并让学生来说一说,发挥其自主能力。
活动内容四:《手指印画》
(一)活动目标:
手指画是采用压印、联想、添画的方法而创作出来的图画。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欣赏、感受手指与手形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自由的想象,尝试用手蘸色,通过按、擦、刮等方法创作出更多造型,也为今后学习各种想象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标准:
五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压印清晰、作品大气。
四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压印清晰、作品大气。
三星:富有创意、造型生动、印制不清晰。
二星:造型一般、印制不清晰。
(三)活动过程
1、通过仔细欣赏作品,让学生说说你觉得有怎样有趣的特点?
2、初步探究,了解制作步骤。
3、课件播放制作步骤图,并且示范制作过程。
4、尝试第一次制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心得。
5、将压印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选出优秀作品的作者并给予星卡奖励。
(四)活动剪影
(五)活动评价
优秀的小朋友获得积分卡奖励:全班同学
(七)活动感想
运用范画中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内容,加深学生对手指画的印象。在手指印画的尝试中体验乐趣,并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面的指导做一个铺垫。在交流中学习自我表达,并更关注过程。在评价中充分体现个性化的思想,强调每个人对手指印画的不同想象。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习欣赏和评述,进行相互学习,发展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