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二上数学9月份1+X评价

2021-09-22


王萱二年级上册数学9月份1+X评价


一、月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长度单元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


过程性评价

1、“1”的评价:常规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本考察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知识的运用。学生的知识在课堂作业本中掌握、形成和发展,也能从课堂作业本中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反馈。因此,运用好课堂作业班,把课堂中作业本的书写、准确度、整洁等列入考核评价中,不仅检测了课时目标,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X的评价:知识与兴趣拓展类评价


活动一:数小棒

评价内容:

   生活离不开“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年级数学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制定“数瓜子”和“数小棒”数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尝试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和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到你们认真努力的样子真开心!

   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不尽。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对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有了最真实的体验和最深刻的感受。生活中更多的数学之美等待大家去发现去认知!


活动二:最美作业本评比

评价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特对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业本进行评比。首先由学生评委认真细看班级每一位同学的作业请况,并给打上奖励星分数。评选现场,学生评委们看到这些书写工整、字迹美观、格式标准、正确率高的优秀作业时,发出阵阵赞叹:“哇,写得太漂亮了!” 最后由教师进行第二轮复评。

   本次优秀作业评选活动,同学们全程参与其中,热情高涨,营造了共同提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相信孩子们在汲取榜样的优点之后,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质量一定会更上层楼,为塑造良好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三:口算达人比赛

评价内容:

   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正确的计算能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四:爱阅读

评价内容: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数学书籍、数学文章,还应该是从数学的视角去阅读、用数学的方式去阅读、带着数学的思考去阅读,阅读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这几周的学习中,我们也安排了通过阅读引发思考,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提高孩子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基础。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阅读同样可以给他们打开另一种生活体验的大门。


三、教学反思

    长度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2、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3、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其次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