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三下数学5月份1+X评价

2024-05-30

一、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年、月、日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二、学情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简单的排列组的内容,这就为他们学习这一单元稍复杂的排列组合的问题打下了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教材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例题的设计也适合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5月份教学内容分析:

(一)第六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结构如下:

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组合作活动的场景,互相猜猜生日是哪一天。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渗透着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数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3.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小数含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排列与组合两个方面。教材中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对搭配进行进认识,既体现了搭配的应用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或组合数的过程,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

3、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然后进行排列;理解并掌握实物组合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得出结果;能将实物组合抽象为数字或者字母理解组合可以不分顺序。

四、“1”评价

(一)考评目的: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六个班的课堂作业本完成情况有待改进,特别是在书写的美观性和整洁度上。部分学生只追求答案,在书写过程中书面脏乱,字迹潦草。也有部分孩子,课堂作业本完成很好,准确度高、字迹端正、书面美观,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教师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等级A+、A、A-等来评价课堂作业本的准确度,通过星星或写“棒”字等方式来评价课堂完成的字迹美观和整洁度,并对获得相应等级的孩子给予积分奖励,有效地督促了孩子们自觉、端正的完成课堂作业本。

(二)评价内容:

(1)课堂作业本正确率情况;

(2)书写、卷面情况;

(3)订正情况;

(4)作业本爱护情况。

(三)评价方法:

   1、正确率实行等级制,即A+、A、A-二个等级;

   2、书写规范、作业整洁得实行星级制;

(四)评价标准

   A☆: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A-作业正确率较高,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及时订正。

(五)成果展示: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在做年、月、日中时间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如果从1月30日开始放寒假,假期为30天,几月几日开学。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要在时刻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在计算所经过的时间时,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计算时如果两个时间的计时法不统一,要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后再计算。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中,要注意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应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如果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同时要注意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或者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个别孩子需要课后加时辅导

(六)评价结果:


(七)活动感想: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这一月的学习情况。教师能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教师自身的教学得失,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以及练习时特有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书写格式等方面的内容。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化所学知识,纠正解题错误,达到快速提高学生作业水平的目的。

从作业的反馈上看出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于数学广角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在组合,搭配与排列中,往往分不清楚是哪种,遇到题目时,不会判断是组合还是排列问题。

五、“X”评价

对于低段三年级的学生,仅仅从平时的作业来评定一个孩子的数学学学习能力显得太单一、太片面,数学的学习,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月的X评价中,我对孩子们的动手活动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做一做等方式来对知识的理解等能力进行了评价。


活动一制作时钟

(一)活动目的:

   通过制作24时时钟,帮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通过拨一拨时钟,帮助学生感知一天有24小时,增强学生对时间观念的理解。

(二)活动标:

   1.在制作时钟过程中感知一天有24小时

   2.让学生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切实理解时钟原理,引出24时计时法,并引导学生体会其优越性

)活动内容要求:

   运用所学的时钟知识,绘制自己喜欢的24计时时钟

(四)活动评价标准:

优秀:结合材料设计出精致的24时时钟,并能准确快速的拨出每个具体时刻。

良好:结合材料设计出正确的24时时钟,并能拨出每个具体时刻。

合格:结合材料设计出正确的24时时钟,并不能准确的拨出每个具体时刻。

活动过程展示

(六)活动总评价表:


(七)活动感想:

本次孩子们上交的作品精致,制作的时钟清晰明了。举行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给学生营造了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浓厚数学文化氛围,使学生扩大了数学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了学生要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以后我们将更多的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二:日历绘画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对2024年的日历绘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年、月、日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根据日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见和互相学习的精神。

(三)活动内容与方式:

纸张大小不限,制作一张精美日历,可以圈出你觉得重要的日子。

(四)评价标准:

1、整体布局合理,核心主题居中,文字、线条、图表比例恰当。

2、中心主题明确,主题文字突出,文字书写工整简洁。

(五)活动过程展示:

(六)活动总评价表:


(七)活动感悟:

通过对2024年的日历进行绘画,让学生再次巩固,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一个特殊月的2月。本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征集了大量优秀作品。同学们精心设计2024年的日历,用精美的插图、优美的文字,创造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日历。这些日历设计独特,充满活力,给大家带来极大的震撼。老师们分别从数学性、科学性、逻辑性、美观性、创造性、个性特色等维度评选出了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