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一下数学6月份1+X评价

2024-06-25

刘杰一下数学6月份1+X评价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月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七单元 找规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难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课时安排:

4课时

三、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另外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提供的是学生强有力的信息,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改进。评价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

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评价更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另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对错,更要关注书写的习惯,作业本的爱护程度。因此,我对孩子们的作业分正确率和书写两方面进行评价,书写的评价采用等级制,书写端正美观的给予“A”“B”“C”评价。正确率的评价采用星级制,根据正确情况给予“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的评价,最高为五星。作业上的错题,学生订正后,进行二次批改,并在原基础上给予加星评价。

本月作业评价实施过程中,反思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作业评价的目的要明确。

作业评价的目的必须明确。因为每节数学课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学时,老师就像舵手,引领着前行的方向,清晰而又热忱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每节课中精心设计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长此以往,后进生和中等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2)作业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

作业的形式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性;也不应局限于前辈们留给我们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的模式,还要注重作业评价的灵活性。对作业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许多形式来表现。比如:作业数量上的开放设计,作业选择上的开放设计,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等等。读题、做题、书写、书面整洁度等方面,学生们都一天天在进步,这让我甚感安慰。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X”评价

解决问题

活动目的:此次活动是继上次活动后的提升活动,加强了图与文字的结合,清楚图的内容,读一读,读懂文字内容,算一算,解决问题

对象:一年级班全体学生

内容:出示图文结合的问题练习单。

标准:正确解答为优秀,提醒后能正确为过关。

过程:

活动结果:

活动感想:

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很多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对3个信息中多余信息的理解不了,通过本次训练,经过分析再次训练后,提升了孩子看图与读文字的能力。


口算

活动目的:口算训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每月都要重视,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提高学生心算、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内容:100道口算(综合练习

时间:5分钟

活动过程:

活动结果:

活动感想: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孩子在对退位进位等关键环节,巩固提升。


看图写数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看图写数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数具体事物个数,通过做记号,数一数,写一写,第二层次通过圈一圈珠子,再写数,第三层次在数位表、计数器上写数。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看图写数提升数感。

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内容:数数练习。

标准:能准确填写为优秀,订正后正确为过关。

过程:

活动结果:

活动感想:

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是非常重要的,在数物品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经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数与位值的感悟,在学生的观察中逐步把数抽象化,形成了知识系统,培养孩子数感。

教学反思:

1.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练一练的方法。教师先讲一段,让学生练一练,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逐步理解图与文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然后让学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例题的意思。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